天台影城歷史沿革  T-Movies History

天台名稱的由來

1940年代,台灣光復初期,經過戰爭破壞的台灣百廢待舉,破壞與建設須同時並進。因時勢所需,1910年出生的李瑞軟先生看準拆除業的商機,進而轉入拆除業(破壞),之後更開始木材行(建設),他秉著福建泉州人的冒險患難的精神,開啟了天台的契機。

1952年,他將木材行遷到現址,因經濟需求木材行經營得有聲有色。加上他個人對戲劇的喜好,另外在二樓加蓋一座歌仔戲台,形成所謂的「天空中的戲台」,這便是「天台」名稱的由來。

 


天台一甲子

1950年代,電影開始影響人們的生活,上映的國語片、台語片、西洋片等,當時西洋片沒有字幕,字幕要用黑玻璃刻字隨劇情播放。但民眾普遍知識水平不高,未必每個觀眾都識字,為服務顧客的需求,在熱門時段必須請來講解師,將劇情描述的活靈活現,增加觀眾的聲光視覺享受。

1956年代,一樓建材行因時代背景的變遷而結束,改建為商場,隔成一間間的店舖租給商家。一樓與二樓的夾層間增設天台旅舍,當時,三重地區並非每戶人家都有澡堂,於是在天台商場隔壁蓋了公共澡堂,澡堂的二樓開理髮店,三樓開冰果室,另外為因應戲院的產生開了製冰場,戲院也一家一家的增設。

1960年代,中興橋尚未興建,泰山、新莊、蘆洲、五股要至台北,都必須經過重新路,當時三重地區外來人口多,加工廠不斷設立,大量工人也隨之湧入,相對的娛樂事業需求隨之增加;天台戲院及周邊商圈,位處南北公路縱貫路線交通之便,很多退伍軍人及來自全台的阿兵哥,都是到天台看戲為最流行的休閒娛樂。

1966年起自李瑞軟把工廠改成「天台戲院」後,陸續開設了「天南戲院」、「正義戲院」、「天心戲院」、「天閣戲院」、「真仙樂歌廳」、「天榮戲院」,除了放映電影外,也有演歌仔戲與新劇(話劇與歌舞團),影星「許不了」便由此崛起。自三台普及,傳統戲劇式微後,天台各戲台便由遠近馳名的歌仔戲、歌舞表演轉型為電影院。

1968年二次的風災,三重地區接連遭受水患,一樓商場損失相當慘重。故於1969年將商場裝修為天台百貨,歷經二十年的變遷,奠立了提到天台即聯想到三重的人文印象,舊天台百貨於1988年拆除重建,1992年年底天台廣場大樓落成重新開幕,原有的數間戲院整合為現今的「天台影城」,營業迄今。

2004年有鑑於電影產業與日精進的需要,天台影城不惜耗斥巨資重建、改裝,堅持為大三重地區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電影服務,讓您看電影不須到台北市,即能在天台影城享受到同等級之服務品質、視覺效果及環境設備。

天台影城於三重一甲子,始終秉持在地文化精神,抱持著深耕電影人文、發揚寓教於樂之理念,與地方一同成長,以達永續經營之目的。

 


天台影城大事紀 

 1979年 錄放影機的產生,改變了大螢幕的市場。

 1988年 電影院隨大樓之重建,1992年年底重新整合為現今的「天台影城」。

 2004年 天台影城不惜耗斥巨資重建、改裝,堅持為大三重地區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電影服務。

 2005年 增設電影圖書館,陳列與電影相關之中英文書籍,讓大三重居民有更良好的閱讀環境。

 2009年 引進數位及3D電影放映設備,從此大三重居民要看數位電影,不必再遠赴台北。

 2016年 天台影城重新裝修大型影廳並提升硬體設備及座椅規格,為大三重居民提供更新穎舒適的觀影環境。

• 2019年 將原有的三個中型影廳重新裝修,升級座椅規格及影廳裝潢。

• 2021年 升級Christie雷射電影機系統。